繁體中文
··· 人体经络主治病症查询系统
无标题文档





【穴位名称】
列缺

【汉语拼音】
Liè Quē

【穴位高清图】



【别名】 童玄,腕劳

【所属经络】
手太阴肺经

【穴位位置】
前臂掌面桡侧 腕横纹上1.5寸

【生理解剖】
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,桡侧伸腕长肌腱的内侧;有头静脉,桡动、静脉分支;分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。

【中医作用】
宣肺止咳,泄热通淋,舒经通络

【主治功能】
头痛、偏头痛、三叉神经痛、鼻炎、咽喉肿痛、荨麻疹、支气管炎、肩臂痛、中风后遗症。

【古代疗效】
咳嗽、气喘、偏正头痛、咽喉肿痛、吐血、溺血、小便热、小便难、小便涩痛、阴茎痛、心胸疼痛、腹痛泄泻、痢疾、风疹、四肢暴肿、牙疼、乳痈、产后不能言、死胎不下、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口噤、惊痫、遗精、腰疼、噎膈、疟疾

【现代疗效】
感冒、支气管哮喘、急性鼻炎、慢性鼻炎、过敏性鼻炎、三叉神经 痛、高血压病、狭窄性腱鞘炎、腕关节软组织损伤、牙痛

【其他功效】
头痛 风寒感冒 中风后遗症 落枕 风热伤肺而咳血 防治前列腺疾病

【补充说明】
本经络穴,四总穴,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,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任脉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手太阴之别,名曰列缺。起于腕上分间,并太阴之经,直入掌中,散入于鱼际。其病实则手锐掌热;虚则欠(去欠),小便遗数。取之去腕寸半。别走阳明也。”

【治疗手法】
拇指 点按揉 稍用力
【艾灸针刺】
向近端斜刺0.5-0.8寸;可灸


【针灸大成】
列缺,手太阴络,别走阳明。去腕侧上一寸五分,以两手交叉,食指尽处,两筋骨罅中。针二分,留五呼,泻五吸,灸七壮。 主偏风口面歪斜,手腕无力,半身不遂,掌中热,口噤不开,寒热疟,呕沫,咳嗽,善笑,纵唇口,健忘,溺血精出,阴茎痛,小便热,痫惊妄见,面目四肢臃肿,肩痹,胸背寒栗,少气不足以息,尸厥寒热,交两手而瞀。实则胸背热,汗出,四肢暴肿。虚则胸背寒栗,少气不足以息。 《素问》曰∶实则手锐掌热,泻之。虚则㰦,则便遗数,补之。直行者谓之经,旁出者谓之络,手太阴之支,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,是列缺为太阴别走阳明之络。人或有寸、关、尺三部脉不见,自列缺至阳溪脉见者,俗谓之反关脉。此经脉虚而络脉满,《千金翼》谓阳脉逆,反大于寸口三倍,惜叔和尚未之及,而况高阳生哉。

【针灸资生经】
列缺二穴,在腕侧上寸半(《明堂下》云:腕上一寸),以手交叉头指末两筋两骨罅中。针二分,留二呼,泻五吸,灸七壮,忌同。《明》云:针三分,日灸七壮。若患偏风灸至百,若患腕劳灸七七。《下》云:三壮。《素注》云:腕上寸半。

【针灸甲乙经】
列缺,手太阴之络,去腕上一寸五分,别走阳明者。刺入三分,留三呼,灸五壮。

【名家验方】
外感咳嗽:列缺、大椎、合谷、外关、鱼际 (《针灸学简编》)。
喘急:列缺、足三里 (《医学人门》)。
咳嗽寒痰、胸膈闭痛:列缺、肺俞、膻中、三里 (《针灸大全》)。
头痛:列缺、中脘、合谷、上星、太渊、百会、头维、丝竹空、风池、太阳 (《针灸治疗实验集》)。
咯血:列缺、太渊、尺泽、足三里 (《针灸学》,上海中医学院编)。
茎中痛:列缺、行间 (《类经图翼》)。
牙齿疼痛:列缺、后溪、人中、颊车、吕细、太渊、合谷 (《针灸大成》)。
淋痛:列缺、中封、膈俞、肝俞、肾俞、气海、石门 (《神负经纶》)。
惊痛:列缺、阳明络 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
疟疾:列缺、后溪、少泽、前谷 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。
慢性鼻炎:列缺、上星、迎香、曲池、风池 (《常用腧穴临床发挥》)。

【穴名阐释】
列,分解也;缺,器破也。列缺,古谓天上之裂缝。天以象肺,手太阴肺经至此分支别走阳明,脉气别裂而去,似天上之裂缝,故名列缺。

记录号码: 178
骨度测量法 一寸


骨度测量法 一寸


骨度测量法 三寸


前发际定位法


后发际定位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