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中文
··· 人体经络主治病症查询系统
无标题文档





【穴位名称】
天枢

【汉语拼音】
Tiān Shū

【穴位高清图】



【别名】 长溪,长谷,长维,谷门,循际,循元,补元,天极,大肠募

【所属经络】
足阳明胃经

【穴位位置】
腹中部 脐中旁开2寸

【生理解剖】
当腹直肌及其鞘处;有第十肋间动、静脉分支,腹壁下功、静脉分支;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。

【中医作用】
理气止痛,活血散瘀,清利湿热

【主治功能】
腹痛 腹泻 消化不良 便秘

【古代疗效】
绕脐腹痛、时上冲心、腹胀、肠鸣、腰痛、呕吐、久泄不止、赤白痢疾、便秘、月经不调、过时不止、症瘕、崩漏、痛经、经闭、血结成块、赤白带下、产后腹痛、不孕、黄疸、臌胀、脐疝、气疝、小便不利、水肿、淋浊、面肿、奔豚、疟疾振寒、小儿惊厥、狂言、恍惚、热甚狂言、眩晕、虚损

【现代疗效】
急性胃肠炎、慢性胃肠炎、肠麻痹、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、肠道蛔虫症、泌尿系结石、月经不调、细菌性痢疾、阑尾炎、崩漏、子宫 内膜炎、肾炎、水肿、高血压病、腰疼、小儿惊厥、间歇热、乳汁缺乏、肠粘连

【其他功效】
瘦身减肥、促进新陈代谢、降低食欲,调节内分泌等,改善腹胀、水肿、预防小腹突出。治疗胃肠炎要穴 。

【补充说明】
大肠经募穴 生清降浊处

【治疗手法】
点按 稍用力 艾灸
【艾灸针刺】
直刺1.0-1.5寸;可灸。


【针灸大成】
天枢,一名长溪,一名谷门,去肓俞一寸,侠脐中两旁各二寸陷中。乃大肠之募。《铜人》灸百壮,针五分,留七呼。《千金》云∶魂魄之舍不可针。《素注》针五分,留一呼。 主贲豚,泄泻,胀疝,赤白痢、水痢不止,食不下,水肿腹胀肠鸣,上气冲胸,不能久立,久积冷气,绕脐切痛,时上冲心,烦满呕吐,霍乱,冬月感寒泄利,疟寒热狂言,伤寒饮水过多,腹胀气喘,妇人女子癥瘕,血结成块,漏下赤白,月事不时。

【针灸资生经】
天枢二穴,一名长溪,一名谷门,大肠之募。去肓俞寸半,夹脐旁各二寸陷中。灸五壮,针五分,留十呼。(《千》:魂魄之舍,不可针。合齐相去可三寸。)

【针灸甲乙经】
天枢,大肠募也,一名长溪,一名谷门,去肓俞一寸五分,夹脐两傍各二寸陷者中,足阳明脉气所发。刺入五分,留七呼,灸五壮。《气府论》注云:在滑肉门下一寸,正当脐。

【名家验方】
绕脐腹痛:天枢、气海、水分 (《针灸逢源》)。
脐腹胀满不消化:天枢、水分、内庭 (《针灸大全》)。
肠鸣泄泻:天枢、水分、神阙 (《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》)。
妇人腰酸冷痛:天枢、命门、肾俞、大小肠俞、次髎、下髎、中脘、肓俞、气海、关元、足三里、三阴交 (《简易灸治•丹方治疗集》)。
伤食停饮:天枢、内关、中脘、足三里 (《针灸学简编》)。
大便泄泻不止:天枢、中脘、中极 (《针灸大成》)。
月事不调:天枢、关元、气海、三阴交 (《针灸大成》)。
经闭血瘕:天枢、间使、气海、三阴交、曲泉 (《针灸学简编》)。
黄疸:天枢、脾俞、胃俞、中脘、足三里、关元、公孙、肾俞、三阴交 (《针灸学筒编》)。
臌胀:天枢、中管、气海、期门、肩井、支沟、足三里、内庭、三阴交 (《杨敬斋针灸全书》)。

【穴名阐释】
枢,指枢纽。人体上应天,下应地,本穴位于脐旁,在人体正中,为天之枢纽,故名天枢。

记录号码: 57
骨度测量法 一寸


骨度测量法 一寸


骨度测量法 三寸


前发际定位法


后发际定位法